今天:

党群工作

纪检监察 纪检监察
统战群团 统战群团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> 纪检监察 -> 纪检监察

廉政故事4 成语背后的家风故事-改邪归正

2023-06-28

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,出身豪门,却因为家风不正的原因,年少轻狂、为害乡里,后来幡然悔悟,改邪归正,成为一代名将,并战死于沙场之上,为国捐躯,成就英名。

  他的名字叫周处。

  周处所在的周家,是三国时代存在于东吴的大家族,根据某些史料记载,周瑜即是此家人物。周处的父亲周鲂也是东吴重臣,文武双全,曾冒险以诈降之计大败魏国。

  按理说这样一个靠实打实的功勋所建立起来的显赫世家,家风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,周处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少年恶徒呢?

  因为父亲去世过早。

  当时的家族,大多以一两个中心人物为支撑,看似家大业大,实际上也比较脆弱,如果中心人物未能培养出一股能有效教化子孙的家风,那么这样的家族至多兴盛一两代。

  周家不幸如此。

  大约是操劳国事,压力过大,在周处年幼时,父亲周鲂便匆匆离世。以当时周家的家业,完全不用担心周处成长过程中的物质生活,但他的教育问题就很值得担忧了。周家除了周鲂之外,并无太多俊杰之士,倒是有不少靠着周鲂功劳享福的平庸之辈,自然不可能指望他们能好好管教周处。至于周处的直接监护人周母,也未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,相反,她对周处十分溺爱。

  溺爱出娇子。

  周处成为一个少年恶徒,完全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  但周处有两个难能可贵之处:一是他之为恶,并非残暴奸邪,而是由着自己性子直来直去,虽然对别人造成了许多麻烦和干扰,但并未形成很极端的伤害,在这样的情况下,就有人敢于提醒他,警告他;二是他听得进去这些提醒、警告,尤其是有人拿先祖、父亲和周家曾经的荣耀来作为例子时,他就更听得进去。

  随着年龄增长,这个惹了不少麻烦的问题少年逐渐意识到,自己这样下去不会有出路。在天下尚未一统,三国还在混战的年代里,堂堂一个男子汉,名臣之后,应该去建功立业,而不是终日游荡嬉戏。

  此时周家的家世背景终于发挥了关键的正面作用。与周家交好的一些家族中,不乏德行高洁之士,他们对已经有所醒悟的周处,进行了引导和点拨。如一位名叫陆云的人物就鼓励他,以他的年龄,改邪归正还来得及,既然知道不对那就应该立即去做,早早建功立业,为国家和百姓做事,为自己和周家增添美名。

  周处也正是以这些人为师,在大约二十岁的年纪,开始发愤学习,端正品行。对此民间还流传有“周处除三害”的故事,说他为了重新做人,除掉了三个为祸当地百姓的大害,一个是山中猛虎,一个是水中蛟龙,一个就是他自己——那个少年恶徒。

  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改邪归正后养成的品行与名望,周处得以在东吴担当重要职务。在东吴被西晋攻灭之后,他又继续得到西晋重用,为维护一统之后天下的和平而发挥作用。

  西晋王朝之所以重用曾经的敌国将领,当然有笼络人心的考虑,周家为大族,周处为族中翘楚,不可不用。但周处并未对此在意,也并未敷衍了事,得过且过,相反,他在所任官职上,都是以为国为民的心态在做事、做人。特别是针对当时出现的腐败糜烂现象,这位经历过改邪归正的人物十分痛恨,在担当负责监察官吏的御史中丞后,揭发打击了许多贪官污吏,即便对方是皇亲国戚,他也毫不畏惧。

  这倒有几分当年直来直去的风范。

  可叹西晋王朝是一个风气很不正、很“邪”的政权,周处得罪的不是一小撮人,而是一大群人,这些人后来将周处送到了战场上,名义上是叫他去为国平乱,实则是要寻找机会,“借刀杀人”。当然周处也有朋友,朋友劝他可以用回家尽孝侍奉母亲来逃掉这个圈套,但周处却表示:忠孝难两全,我是为国而战,死也是为国而死。

  当一个曾经被周处惩处过的贵族成了他上司之后,周处就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远了。他可以选择举兵反叛,或者逃走,如此能保命,代价则是自己和周家的名节,周家将沦为叛逆之家,还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伤害。

  他绝不会那样做。

  既然必死,那就慷慨赴死。

  周处带着五千士兵,与七万敌军死战,最后壮烈殉国。

  天下人都知道,他并非死于敌人之手,而是死于奸佞之手,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,是一位让天下人哀叹的英雄。

  在为他哀叹的人中,一定也有当年吃过少年恶徒苦头的乡亲、邻居,他们会将改邪归正的故事,代代流传下去。

 

        ——转自廉洁大庆


版权所有:大庆交通建设投资开发(集团)有限公司   单位地址:中国.黑龙江.大庆
技术支持:创途科技   备案号:黑ICP备2022006044号-1